火狐官网app

中央媒体点赞致敬铁道线上的奋斗者!

时间: 2025-08-04 02:12:39 |   作者: 火狐官网首页入口


  眼下,全球最快高铁CR450动车组样车正在进行型式试验。高铁快速的提升进程中,列车的制动系统始终是技术创新的焦点,我们的技术工人也以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钻研攻克极限难题,不断实现超越。今天(5月3日)的《大国工匠》,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数控车工——张洪宾。

  6500米、112秒,这是全球最快高铁——CR450动车组从时速400公里到0必须实现的制动距离和时间。张洪宾正在打造的就是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制动盘盘毂。

  2012年,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真正开始启动研发。如果按常规工艺,加工盘毂内孔首先就要引进高精度的磨床,还得预留调试准备的周期,这会极大拖慢试制进度,进而影响整个项目。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当时只有26岁的张洪宾脑中诞生,能不能凭着车工技术来试一试?

  盘毂的精度要达到0.005毫米,这只有头发丝的十六分之一。张洪宾常常在车床边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摸索走刀量、调整转速,甚至通过听声音就能辨别车床的切削状态。

  尝试7种不同结构刀具,变更9种走刀路径,三个多月过去,他们不仅攻破了车床生产“复兴号”制动盘盘毂的关键技术,并且减少一道工序,比国外磨削加工的效率整整提高了一倍。如果说盘毂是高铁制动系统的“力量担当”,楔形销就是列车刹停时的“安全锁扣”。在试制CR450动车组样车制动装置时,这个不到5厘米高的小零件让“身经百战”的张洪宾也大吃一惊。

  全新材料带来全新挑战,从异形刀具的优化与打磨开始,张洪宾创新弧面加工数控技术,把新型楔形销严丝合缝地装进了CR450动车组样车的制动夹钳。从追赶到领跑,中国高铁始终以自我超越的精神刷新着纪录,张洪宾和团队也将手中的精度,一次次推向新的高度。

  奋斗者,正青春。5月4日,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隧道中的“追光者”。面对最复杂的地质条件,他们不畏艰险、勇毅攻坚,用团结奋斗和创新创造在崇山峻岭间一寸一寸掘进,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

  这是高黎贡山隧道施工现场最近出现的一次突涌,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像山洪一样的涌水径直朝人们冲下来。

  全长34.538公里的高黎贡山隧道是云南大瑞铁路上最后十分之一尚未贯通的路段,也是我国首条穿越横断山脉的隧道,这里几乎涵盖了所有隧道施工的不良地质和重大风险。35岁的工区总工程师曹耀祖和记者说,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之间的碰撞带,这里的地质是“稀渣”式的一锅粥,不怕硬就怕软的硬岩掘进机已经第43次卡顿罢工。记者跟随曹耀祖爬到掘进机刀盘的上方位置,发现这里的洞口极度狭窄,工程人员来检查都得这样猫着腰,在这里因为遇到突涌,摄像机被硬生生冲坏了。

  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建?曹耀祖说,连接着大理和瑞丽的大瑞铁路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为此,他和300多名建设者已经在高黎贡山隧道里苦战了十年。

  面对世界级难题,曹耀祖与专家团队沉着应战、协同攻坚,逐一寻找软岩大变形、高风险断层带穿越等解决方案,所有努力只为了隧道打通。

  这个“五一”,全国每天约有3亿人跨区域流动。深圳机场单日执行航班量约1300架次,300多名机务人员轮流忙碌在一线,守护着每一趟航班的飞行安全。午夜时分,济郑高铁长清黄河铁路特大桥迎来了日常巡检。大桥横跨黄河下游,王志奔从事桥梁养护工作已有11个年头。

  这个“五一”,景区迎来大量客流,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服务游客。在位于西安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日均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博物院采取延时、扩容、增量举措,让观众“快进慢游”,并增加了遮阳伞、喷雾降温设备的供应。早上7时多,讲解员郑絮斐就开始带着观众参观,一天下来,她要走两三万步。

  在杭州西湖景区,这两天日均接待客流量超过80万人次,入境游客也大幅增多。在雷峰塔附近的“凤凰岗”志愿服务点,来自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志愿者提供多语种服务,有英语、意大利语、日语等。

  在广西北海银滩景区,绵延约24公里的沙滩上,从早上6时到晚上10时,有220位环卫工人坚守岗位、轮流守护,沙滩上的垃圾大多数需要人工清理。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习强调:“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五一”假期,许许多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仍然坚守岗位、辛勤劳动、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流动的中国,生机勃勃。绵延的道路上,无数个坚守岗位的身影守护着人民群众的顺畅出行。

  “还有0.3毫米误差,继续打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鹰潭工务段钢轨焊联工王超切割下伤损钢轨,等比换上新轨,轨缝在焊枪的蓝紫色火焰中慢慢缩小。这是王超“五一”假期坚守岗位的第十个年头,近年来,他带领班组完成焊接1500多次,返工次数屈指可数。“焊缝平了,列车稳了,我们也就心安了。”看到夜行货列平稳驶过修复段,王超露出了微笑。

  手持洋镐,俯身蹲地,三下五除二,箅子缝隙中的杂物就被逐一清除。“五一”假期,山西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市政水道工王润梅丝毫不敢懈怠。

  这几年,王润梅和同事们创新性地将小型机械清掏设备与人工清掏相结合,提高排水管道维护效率,降低对群众出行的影响。“我们施工快一点,大家的交通出行就能便利一点,工作虽然平凡,但我感到很自豪。”王润梅说。

  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热度攀升。各地景区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服务游客。

  椰岛海韵,咖啡飘香。“五一”假期,恰逢“海南咖啡消费月”活动,澄迈县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旅游区里人流量激增。咖啡文化馆讲解员刘菲早早赶到游客中心,做起了接待准备。不久前,景区美术馆正式营业,这两天刘菲没少在咖啡文化馆和景区美术馆之间两头跑,“如果能通过我的讲解让游客觉得不虚此行,再忙心里也开心。”

  雪域高原,巡逻正忙。一大早,西藏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黄一龙就开始了巡逻工作。常有游客在游览布达拉宫过程中突发高原反应,“五一”假期,黄一龙等15名消防员24小时轮流值守。“坚守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我感觉无比充实。”黄一龙说。

  黑土地上,春耕备耕正当其时;潇湘大地,车间产线忙而有序;河西走廊,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五一”假期,生产一线,劳动者书写坚守故事,高水平发展涌动澎湃活力。

  “五一”假期正值东北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黑龙江汤原县汤旺朝鲜族乡金星村的水稻基地内,空中无人机盘旋环绕,田里嫩秧苗随风摇曳。

  田垄里,汤原县水稻试验站站长梁誉挽着裤脚,脚踏泥靴,正在指导农户做好防病处理,“这一段时期的水稻容易染病,大家必须要早揭棚,管理好苗床温度”。梁誉介绍,接下来她将带领团队把好秧苗质量关,为水稻高产打下坚实基础。“我个人的贡献是微小的,但是有无数农技人员的奋斗担当,一定能助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调整参数,按下电钮,数字控制机床开始精密加工,一段段钢材变成各式各样的零部件……这个“五一”假期,湖南常德高新区佳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多条产线保持全线高效运转。

  近年来,公司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瞄准新兴起的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了热处理、结构件等生产线。“相比传统滚动轴承,新产线生产的滑动轴承运行效率更加高,设计寿命更加长,市场非常认可。”公司技术操作工杨少华说,产品畅销,订单纷至沓来,他和工友们要赶在假期将这批试制的300多件产品交付客户。

  重型卡车来回穿梭,推土机、挖掘机轮番作业。“五一”假期,甘肃平凉市崆峒区,S216线彭阳至上关公路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操作机械、监督工序、调度进展,工地上,58岁的施工员刘建军闲不下来。最近,他一直待在工地,“五一”假期,他又要在工地度过。作为本地人,这些年他见证了当地道路的发展变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看着平整的路面越修越长,我感觉很幸福。”刘建军说。

  “五一”假期,还有无数建设者奋战在工程一线。广东奥体中心施工现场,建设者全力推进场馆升级改造,为十五运会打造新型体育空间;塔吊来回调运,挖掘机挥动长臂,江苏南京明阳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陕西省煤层气公司韩城王峰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值班人员每天进行3次安全巡查,为项目建设筑牢安全防线;在中建五局宁夏中卫数据中心项目现场,400余名建设者坚守施工一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将有力带动当地数字化的经济发展。

  “五一”假期,从公安民警到医护人员再到社区工作人员,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坚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

  “五一”假期,山东济南市历下区宽厚里商业街人流如织,老字号商铺前的队伍拐了几道弯。午饭间隙,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3号警务站负责人张华刚和孩子们通起视频电话:“今天爸爸值班巡逻,不能回家吃晚饭了。”从警20多年来,节假日,张华刚常在岗位上坚守。“‘五一’假期游客多了,人气旺了,咱更要履好职、尽好责。”午饭后,张华刚继续踏上巡逻路,他望向熙攘的人群说道:“看见我们在,群众心里就更踏实了。”

  “您恢复得不错,假期注意规律休息,切忌饮酒。”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215诊室内,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小雪起身送走了一名前来复诊的老人,嘱咐几句,又招呼着门口等待的患者。“对每个患者负责,是工作要求,也是医者责任。”张小雪说。

  “大娘,这是给您捎的降压药,记得按时吃。”一大早,河北石家庄市联强一社区党委书记裴佳便来到独居老人高增女家中送药。看望卧病老人、走访低保户、协调维修漏水管道……一天忙下来,裴佳回到办公室,又打开桌上的笔记本电脑,记录下第二天的待办事项,“社区里的事看着小,但都是居民的急难愁盼,记下来才不怕误事。”

  “五一”假期,山东金乡县羊山景区商铺街区灯笼高挂,游乐设施霓虹闪烁。为保障景区安全可靠用电,当地供电公司精细检查供电线路等,排查整改设备隐患10余处。5月3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组织红船员服务队来到嵊泗县基湖沙滩等景区,针对景区照明系统等用电设备做重点维护,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为劳动喝彩,向奋斗者致敬。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信号开放,车门关闭,正点开车。”5月1日8时25分,开往北京的G920次列车从沈阳北站平稳启动。驾驶室里,动车组司机黄斌端坐在操纵台前,右臂伸直指向正前方……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15年。

  今年43岁的黄斌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务段的一名动车组司机,驾驶动车组列车15年来,安全运作近2500趟,安全走行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圈,“首趟”“第一次”“最多”,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屡次出现。

  20岁时,黄斌从大连铁路机车学校毕业,8年后,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动车组司机。

  熟悉黄斌的人都知道,他有个习惯,就是特别爱看“书”,有时候吃饭都得带着操作规范手册翻看。同时,他还爱钻研机车构造,一有空就去请教车间老师傅。

  要想列车开得稳、停得准,得研究列车控制原理和操纵特性。为了吃透这些,黄斌潜心钻研、不断试验,逐渐摸索出使用不相同车型、担当不同区段线路的操作要领,结合线路曲线、坡度、道岔限速,反复摸索不同区段的最佳工作速度和制动时机。

  渐渐地,黄斌针对5种型号动车组性能特点和交路区段,提炼归纳出18项相关工作法,为动车组安全运作、平稳操纵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6年2月18日,辽宁多地遭遇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黄斌担当的D10次动车组,临时变更到沈大高速线、盘营高速线运行。

  “由于接触网上覆冰,列车随时都可能会临时停车。”黄斌说。灾害天气面前,他临危不乱,在接触网覆冰区最严重的路段,采用短时间断开主断路器的方式,确保列车网压稳定,安全运行。

  黄斌注重培养新生力量。沈阳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司机韩世鹏说:“黄斌在单位是‘金牌教师’。他不但讲业务、教技能,还一点架子也没有,我打心眼里佩服他。”

  15年时光在钢轨上延展。“每次看到高铁列车在祖国大地上驰骋都会让我感到满满的幸福。未来,我将一如既往,用责任和爱铺就旅客的平安之路。”黄斌说。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马竞在中老铁路老挝万象南站记录装卸箱情况(2024年10月21日摄)。杨永全 摄(中经视觉)

  5月1日凌晨,一阵电话铃声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机务段动车“110信息台”内响起,司机秦健阳声音急促:“已完成参数设置,但开车键仍然不亮灯,请求协助处置。”

  “莫慌!”贵阳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指导司机王昌利紧盯屏幕,迅速完成远程诊断与数据分析,沉着下令,“请司机重新核对交路号、车站代码。”

  1分钟内,故障解除,列车准点从车站安全驶离。一旁的预备指导司机张超竖起了大拇指:“大家都说师父是指导司机里的千里诸葛,平均一天接打上百个电话,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指导的自信,来源于“硬技术”——作为将动车开进贵州的“第一人”以及沪昆、渝贵等多条高速铁路的“首发专业户”,王昌利能熟练操纵8种列车自动防护系统、21种不相同的型号动车组列车。

  合上工作笔记,王昌利突然转过头考起徒弟:“要是刚才的操作不灵,下一步咋办?”

  “立即视频连线,对照这张‘急救宝典’,重新确认列车运行监控装置参数。”张超胸有成竹地回答。

  铃声又响起,王昌利抓起听筒,另一只手已同步调出列车运行状态趋势图。2017年以来,王昌利在台上指导处置非正常信息4.9万余件,实现“零失误”。

  5月的大兴安岭,室外温度仍在零摄氏度以下。早上7时许,在黑龙江滨洲铁路472公里涵洞内,桥隧工郭思乾蜷缩着身体挥舞铁钎,砸在冰上。

  郭思乾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工务段扎兰屯桥隧养修工区的桥隧工。这个班组负责滨洲铁路60座桥梁、上百座涵洞的检修任务。“五一”假期期间,随着运输繁忙,郭思乾和8名工友的检修作业量增加了一倍。

  “铁路线沿着大兴安岭山脉铺设,山上的涎流水沉积到涵洞内,铁路线就会冻胀,对运输安全带来影响,所以每年这样一个时间段都要刨冰作业。”郭思乾吐出蹦进嘴里的冰碴,继续抡起了铁钎。

  “涵洞由管节相连接,一旦中间拉开缝隙,路基的土和砟石就会漏进来,会影响涵洞排水,我们把钢板胀圈顶在缝隙处,相当于给缝隙贴一个‘创可贴’。”郭思乾说。

  “有的涵洞年代久了,内部连接处和外部墙体会开裂,得用水泥补上,不然到了雨季,涵洞里也跟着下雨。”涵洞外,35岁的工长鲁小桐正整修护坡和边墙……

  在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名单中,有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他们的工作内容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团队名称中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关键词:12306。

  这支团队就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路12306青年技术攻关团队,团队现拥有成员231人,平均岁数30岁,35周岁以下的青年成员146人,占比63%。正是这群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承担着铁路12306客票系统研发、关键科技突破和服务功能提升等重要任务,为每位旅客的出行提供便利。

  “旅客乘坐高铁出行可以携带宠物了。”今年4月8日,在铁路12306App上,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正式上线试运行,瞬时引起众多旅客关注和热议。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路12306科创中心研究员杨立鹏表示,去年5月,铁路部门针对高铁宠物运输发放问卷调查,今年,高铁宠物托运功能顺利上线,在京沪高铁北京南、济南西、南京南、上海虹桥、杭州东等5个车站开展试点,用户都能够通过12306App进行预约,这是12306根据旅客需求提供的又一项贴心服务。

  2011年,杨立鹏加入12306系统研发团队,同年6月,12306网络售票在京津城际铁路试行。半年多后的2012年春运,铁路12306系统推广至全部旅客列车。从线下到线上,这是中国铁路客票发售进程中革命性的一步,也成为中国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如果追溯12306系统的前身,那一定得从1996年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研发项目启动说起。那一年,起步读研的单杏花被派至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参与铁路客票系统的研发推广工作。20多年来,她见证着铁路客票系统一代代版本的优化升级,并带领科研团队最终推出12306售票系统。如今,单杏花被誉为“12306最强大脑”,2024年12月,她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一路走来,随着一批批年轻人的加入和投入研发,12306服务功能不断臻于完善和优化。

  2024年春运前夕,12306针对候补购票功能来优化升级,增加候补订单和备选方案数量,扩大候补订单兑现时间选择范围,临时新增旅客列车席位优先配售给已提交候补订单的旅客,以进一步提升旅客候补购票成功率。2025年春运前夕,12306在总结以往春运务工人员预约购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出务工人员春运预约购票服务专区,切实保障重点旅客群体出行。

  杨立鹏说,为方便旅客获取报销凭证,自2024年11月1日起,全国铁路推广全面数字化的客运电子发票服务,旅客可通过12306开具电子发票;为服务保障老年旅客群体,自今年4月1日起,12306面向年满60周岁老年常旅客会员推出15倍积分优惠服务……

  一项项体贴入微的服务举措是完善服务旅客功能的一次次突破,也是践行“12306让出行更美好”的服务使命与宗旨的体现。

  2018年7月,刚刚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的景辉加入12306青年技术攻关团队。彼时,铁路进站实名制核验主要依赖人工,出行高峰期常常会出现旅客排队的情况。入职伊始,景辉便加入到人脸识别算法技术攻关中。

  “依靠人脸识别技术在闸机实现人证一致自动核验的功能是铁路电子客票的关键业务环节之一。”景辉说。从2018年年底到2019年年中最近一段时间里,攻关团队驻扎在海南环线进行试点研发,发现旅客快速移动通过闸机造成运动模糊、旅客佩戴口罩和墨镜造成面部遮挡等情况会明显影响人脸识别准确率,进而造成通行效率低,旅客过闸体验不佳。

  为此,小组成员各司其职,针对运动模糊难题,设计出多帧择优算法,从预采的多张旅客面部图像中,自动挑选质量最好的图像用于算法对比;针对面部遮挡难题,设计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让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关注面部非遮挡区域,混合佩戴物品的数据集,大幅度的提高人脸识别准确率。

  景辉说,经过一系列优化之后,旅客通过铁路闸机变得“优雅”起来,“从旅客将就闸机,到闸机主动适应旅客,12306团队攻坚克难,完成一个个挑战,代码和算法不再是冰冷的技术,而是照亮归途的温暖灯火”。

  从旅客进出站刷脸检票到App密码找回认证,一套人脸识别系统,成为12306系统服务旅客的重要一环。在2024年12月31日春运售票启动瞬间,12306系统曾迎来一次极限考验。景辉说,当时人脸识别请求峰值突破1300人次/秒,远超原设计600人次/秒的承载值。

  面对压力和风险,12306团队最终凭借动态扩容、参数优化等创新手段,为每一条请求开辟专属通道,最终实现90%认证需求两秒内响应,用技术能力兑现了“不让一位旅客耽误行程”的承诺。

  今年“五一”假期出行高峰,12306系统再次经受住了考验。据统计,5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1.9万人次,其中动车组列车发送旅客1567.1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7%、16.1%,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旅客出行安全平稳有序。

  这每一个成绩背后是12306青年技术攻关团队日日夜夜的付出。这个“五一”假期,杨立鹏、景辉和小组成员都是在值班中度过的,在岗位上实时监控、保障12306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

  杨立鹏说,如今团队努力的方向,就是面向不同的旅客群体,提供日益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

  对于团队刚刚被授予的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杨立鹏、景辉等小组成员感慨很多。回顾以往,正是一代代团队青年的赓续传承、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的12306。

  正如景辉所言,“每个数据峰值都是我们的冲锋号,每张顺利购票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奖章。”



上一篇:金洲管道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下一篇:78摸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