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0-23 12:52:15 | 作者: 焊锡溶剂
原厦门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思明区人大代表。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8年进入厦门管道燃气行业直到2017年退休。在其任职期间,先后负责了石湖山气源厂、集美气源厂、新阳气源厂、东渡灌瓶站改扩建、金尚加气加油站、天然气利用工程等我市重要燃气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曾获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厦门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我是幸运的,有这样的机会,遇上好时代,参与城市燃气的更新换代,见证厦门的发展壮大;有这样的机缘,和这么多给力的领导和同事,一起共事。
一袭长裙,一头短发,戴着一副半框眼镜,说话语速不快不慢,优雅又不失干练……近日,在厦门华润燃气大厦17楼,姚悦睿接受记者采访。
姚悦睿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直到从市政集团下属的厦门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岗位上退休,30余年的职业生涯,都在和燃气打交道。她见证和参与了厦门管道燃气事业从无到有、从水煤气到空混气再到天然气的发展变迁。
上世纪八十年代,厦门成立经济特区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煤炭作为城市的主要燃料,也严重污染城市环境。为保护环境,解决城市和群众燃料问题,厦门决定实施燃气工程,其中一项就是管道煤气。
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的姚悦睿,在厦门合成氨厂工作5年后,于1988年作为技术员,被调入市煤气公司筹建处。“煤制气厂生产的是增热水煤气,和合成氨厂前半部分的工艺是基本相同的,所以我就被调过来了。”姚悦睿回忆说。
1990年初,姚悦睿当了妈妈,在休产假期间,也没闲着,小孩一睡着,她就抽空编写煤制气厂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指标和操作规程等。1990年9月,距离产假结束还有3个多月,姚悦睿接到通知说,煤制气厂马上就要试运行了,要她提前回去上班。尽管有些不舍,她还是提前断奶,把孩子送回老家,自己去厂里报到。
1990年12月30日,位于岛内石湖山的煤制气厂,开始试运行,莲花新区居民率先用上管道燃气,那一天,全城轰动。姚悦睿和厂里许多同事一样,兴奋之余,还有忐忑。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生产不太顺利。
“当时老师傅不多,工人很多都是新手,缺乏经验,而且各车间之间也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姚悦睿说,煤制气厂又不同于其他化工厂,一旦投产就不能随意停下来,否则将影响居民生活,为此,公司领导经常召集大家开会研究,经过两个月紧张的磨合和改进,煤制气厂的生产逐步走向正轨,厦门也由此拉开了管道燃气的时代序幕。
上世纪九十年代,厦门城市发展迅速,对燃气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石湖山煤制气厂的生产能力,已经没办法满足用气需求了。”姚悦睿说。市里请来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做了燃气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厦门将以液化石油气作为近远期发展的主气源,主要的生产的基本工艺为液化石油气掺混空气(简称空混气)。
空混气具有热值高、洁净、无毒等特点,且建设空混气气源厂具有工艺简单、投资省、占地少、自动化水平高、安全可靠、定员少、供气负荷易于控制和调节等优点。此时,姚悦睿已经是市煤气总公司技术设备部工程师,参与空混气气源站的建设,成为她当时的主要工作。1995年,厦门东部第一座液化气空混气站获得立项,选址于岛内蔡塘。“从立项到建成投产,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姚悦睿说,新建成的蔡塘空混气气源厂,干净便捷,而且生产人员也比石湖山煤制气厂大为精简。
成为技术设备部负责人后,姚悦睿的担子更重了。1999年,石湖山液化气空混站开工建设,2000年建成投用,在岛内,空混气全面替换了水煤气。21世纪初,集美气源厂、海沧新阳气源厂陆续建设,岛外也用上管道燃气。当时的建设任务很重,姚悦睿一个星期内有三四天在工地。技术设备部除了她一名女将外,其他都是男兵。“光靠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大家都很辛苦。”姚悦睿说,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当初同部门的同事,专业能力、工作上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有不少成长为企业高管或骨干。
2002年8月26日,姚悦睿被通知去福州参加一个会议,会上省发改委领导宣布,福建要建设天然气工程,其中一个子项目就是厦门天然气利用工程。天然气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不过对当时的厦门来说,还非常遥远。按照规划,由中海油从印尼购买天然气,通过船舶运输到莆田秀屿港接收站,再用管道输送至包括厦门在内的沿海5座城市。由于天然气供气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相互之间的贸易合同标的金额巨大,因此就需要有长期、可靠的市场,同时上、中、下游必须有相互依赖的链条关系,确保合同的顺利实施。
作为中游的中海油,首先和上游的印尼方谈好贸易合同,而福建5座城市作为下游,再跟中海油谈购销合同。时任厦门市燃气总公司总工程师的姚悦睿,被推荐为福建城市燃气方的主要代表之一,代表福建方同中海油进行合同谈判。合同范本总共有近100页,条款非常多。那一段时间,姚悦睿经常睡不着觉,满脑子都在思考、推敲合同条款。姚悦睿说,“经过多轮艰苦而拉锯的谈判,供需双方终于达成共识。”2004年10月,各城市燃气公司与中海油同时签订了天然气购销合同。
厦门天然气利用工程比其他城市复杂得多,建设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特别是2.3公里的过海管道,是当时国内首次实施的城市天然气过海管道,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海底地质十分复杂,有液化倾向的地质,也有坚硬的岩石,而且海上风浪大,受潮汐影响,施工难度很大。”姚悦睿说,他们联合各参建单位对方案进行多轮论证、比选,最终创造性地采用顶管、水下开挖沟埋、定向钻相结合的施工工艺,成功实施过海管道的施工。
2009年10月,天然气过海管道工程完工。2009年12月27日,厦门华润燃气完成岛内最后一个片区高林居住区气源的转换,至此,厦门全方面进入天然气时代。如今,厦门管道天然气用户已发展到了近60万户。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