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03 05:10:39 | 作者: 火狐官网app
大力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强化城市间横向联系和协同发展,逐渐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增强就业吸纳能力。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综合服务功能。科学规划城市新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示范新城区。积极引导人口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城市落户条件,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配套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中小城市人口、产业集聚能力,建设服务城乡、带动区域、和谐宜居的节点城市。全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支持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有条件的中小城市集聚。加快发展一批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集中度高的产业集聚区域,促进城区与园区互动、融合发展。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支持社区商业、家庭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增强中小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有序放开中等城市和全面放开小城市落户限制,鼓励人口向中小城市集中。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要求,重点培育区位条件优越、基础好、潜力大的小城镇,发展成为集聚人口、连接城乡、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积极发展特色工矿业、文化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拓展面向农村的市场服务网络,打造一批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特色小城镇。推动中心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建设中心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居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完善靠近农村地区小城镇的商贸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等体系,增强对“三农”的服务功能。加强生态地区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镇发展、旅游开发、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鼓励引导农村居民进入重点小城镇居住和创业。
加强科技支撑和产业合作,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推动向高端新型转变。重点发展整机、强化配套、增强集成、抢占高端,推动成都、德阳等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提升整车制造规模和零部件配套水平,完善汽车产业体系。积极争取和承接国家航空航天重大专项,重点推进民用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等领域发展。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实施新药技术开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生物技术产业化等重大行动,加快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生物育种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接续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宽带通信与泛在网等核心基础产业,推动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及物联网等研发和示范应用。
装备制造。加快开发大型水电机组、大容量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火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组、核电及民用核能利用装备、风能、太阳能及生物质能发电装备等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积极发展高速铁路成套设备、海洋石油钻探设备、精密高速数字控制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提高重型机械及容器、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设备、民用机械设备等产业规模和水平。
航空航天。重点发展航空设备、航天与卫星应用装备制造,全力发展大飞机机头及机载设备集成、通用飞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关键元器件,提高卫星导航、遥感、通信应用技术水平,积极推动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地面服务设备、专用材料等研发与制造。
新材料。重点发展以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等为主的特种金属功能材料,以新型轻合金材料等为主的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以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等为主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以先进陶瓷、特种玻璃等为主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以高性能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等为主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以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为主的前沿新材料。
生物医药。进一步巩固现代中药、血液生物制品、化学发光及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的市场优势地位,推进化学原料药技术升级,提高化学制剂药水平。以生物技术为龙头,大力推进疫苗、血液制品、诊断监测试剂、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加快开发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预防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新型疫苗、危重传染病快速诊断体外试剂,加快道地中药材发展。
加强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提升现代金融业服务功能和水平,促进新兴金融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会展商贸业,依托西博会、全国糖酒会等知名展会,拓展多元化贸易市场,搭建西部重要的商品交易和经贸合作平台。推动文化旅游业大发展,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西部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全力发展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加速形成国际化的商务服务能力。
鼓励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支持社区商业发展,全力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家庭服务业,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营养保健、家庭教育、时尚健身、远程医疗、网上购物等新兴服务业态。快速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结算中心、管理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总部,加强国际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散货物流园区等各类物流园区建设,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研究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打造全球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西部地区城际分拨和城市配送物流中心。
现代金融业。积极引进世界知名金融机构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发展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着力培育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构建西部金融机构中心。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理财产品和交易品种创新,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加快西部金融市场和交易中心建设。全力发展金融外包服务、金融中介服务,建设国内重要的数据、清算、研发、灾备等后台服务基地。
会展商贸业。提升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等会展品牌影响力,推进成都建设国内一流的“会展品牌集聚区、国际会议目的地、休闲节庆之都”。加快建设大型批发贸易、零售商贸、服务贸易、商务信息、会展经济、远期交割等六大平台,积极打造以城市中央商务区为主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深入推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大宗重要商品物流仓储设施,形成功能完备的现代商贸网络体系。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演艺娱乐、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电视、无线音乐等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集团,加强成都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等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推进一批文化产业综合功能区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旅游业。全力发展旅游经济,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集中开发一批特色度假基地,加强乐山-峨眉山、杜甫草堂-、金沙、三星堆等一批国际精品旅游区建设,培育大熊猫、茶文化及茶马古道等特色旅游服务产品,打造世界遗产、古蜀文化、乡村休闲、地震遗址、三国文化等5大旅游主题,建设中国死海康体休闲基地、“两湖一山”山水休闲基地。抓好成都、峨眉山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积极地推进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绵阳科技城建设,构建一批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突破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动力电池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交通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讨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实施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专项和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卫星通信、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等自主创新重点项目。培养和引进重点领域的高品质人才及团队。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联合建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重型装备、高分子材料、地质勘探、牵引动力、电子薄膜、新型显示器件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积极培育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成都、绵阳和乐山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雅安、乐山等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园区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绵阳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等新型技术转移机构,着力建设42个国家和省级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10个国家和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面向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的公共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政策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
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加快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油气化工、农畜超级品种及配套技术、优势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军民结合、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等领域成果转化专项。
绵阳科技城建设。打造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加快建设以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为重点的高精尖创新产业基地,定期举办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交易会,开展土地政策、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科技金融等创新试点,建成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地、军民融合示范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